硬盘类型与技术专题
1、ST-506接口<br>最早的IBMPC并不带有硬盘,它的BIOS及DOS1.0操作系统也不支持任何硬盘,后来DOS2引入了子目录系统,并添加了对“大容量”存储设备的支持,于是一些公司开始出售供IBMPC使用的硬盘系统,这些硬盘与一块控制卡、一个独立的电源(IBMPC的电源只有63.5W,无法向硬盘供电)被一起装在一个外置的盒子里,并通过一条电缆与插在扩展槽中的一块适配器相连,为了使用这样的硬盘,必须从软驱启动,并加载一个专用设备驱动程序。<br>
1983年,IBM推出了IBMPC的后继产品PC/XT,虽然XT仍然使用8088CPU,但配置却要高得多,加上了一个10MB(随后的XTS机型为20MB)的内置硬盘,IBM把原本放在盒子里的控制卡的功能集成到一块接口控制卡上,构成了我们常说的硬盘控制器。但是XT的BIOS中仍然不带有硬盘读写例程,为此接口控制卡上有一块ROM芯片,其中存有硬盘读写例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基于80286处理器的PC/AT的推出,硬盘接口控制例程终于被加入到了主板的BIOS中。<br>
PC/XT和PC/AT?魇褂玫挠才瘫怀莆狹FM硬盘或ST-506/412硬盘,MFM(ModifiedFrequencyModulation)是指一种编码方案,而ST-506/412则是希捷开发的一种硬盘接口,首先使用这种接口的硬盘为希捷的ST-506及ST-412。ST-506接口使用起来相当简便,它不需要任何特殊的电缆及接头,但是它支持的传输速度很低,因此到了1987年左右这种接口就基本上被淘汰了,采用该接口的老硬盘容量多数都低于200MB。<br>
2、ESDI接口<br>
鉴于ST-506接口的低速度,迈拓于1983年开发了ESDI(EnhancedSmallDriveInterface)接口。这种接口把编解码器放在了硬盘本身之中,而不是控制卡上,它的理论传输速度是ST-506的2~4倍,一般可达10Mbps。<br>
ESDI接口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原因之一是它的成本比较高,经过了几个版本之后,它与后出现的低成本高性能的IDE接口相比已没有优势可言,因此在进入九十年代后就逐步被淘汰掉了。Windows9x操作系统中有一个设备驱动程序叫ESDI_506.pdr,显然这个文件的名字来源于古老的ESDI和ST-506接口,但ESDI_506.pdr却是一个IDE接口的驱动程序!<br>
3、IDE与EIDE接口<br>
IDE(IntegratedDriveElectronics)的本意实际上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接口,现在PC机使用的硬盘大多数都是IDE兼容的,只需用一根电缆将它们与主板或接口卡连起来就可以了。<br>
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br>
ATA接口最初是在1986年由CDC、康柏和西部数据共同开发的,他们决定使用40芯的电缆,最早的IDE硬盘大小为5英寸,容量为40MB,康柏早期的386系统使用了由西部数据制造的IDE硬盘,后来康柏创办了Conner来为自己生产硬盘,但很快又把Conner出售了。ATA接口的一大特点是成本低廉,非常符合PC机的发展特点,因此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同,从8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取代了其它老式接口,ANSI也专门制定了ATA-1标准,1990年后生产的PC机已经普遍采用ATA接口了。<br>
就在ATA-2成为标准之时,西部数据与希捷掀起了一场接口名称之争。西部数据提出了EIDE(EnhancedIDE)的概念,EIDE实际上包含了ATA-2和ATAPI(ATAPacketInterface)两种标准,后者是为了让CDROM、磁带机等其它设备使用ATA接口而制订的标准,因为ATA-1和ATA-2标准都只考虑了硬盘。希捷为了对付WD的市场策略,也提出了一个Fast-ATA的概念,并得到了昆腾的支持。Fast-ATA实际上就是ATA-2,相对而言,Fast-ATA比EIDE在概念上要更为清晰一些,但是由于CD-ROM驱动器的迅速发展,ATAPI标准得到了普遍应用,Fast-ATA和EIDE两种称呼都经常出现在各种场合,反而产生了很多混淆。ATA接口的最新标准是ATA-3,与ATA-2相比,ATA-3没有增加更高速率的工作模式,但改进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加入了一个简单的密码保护的安全方案,对电源管理方案进行了修改,并引入了S.M.A.R.T.技术,让硬盘在出错时能够向系统报告。<br>
4、DMA(ATA) 100/133 <br>
DMA 100/133并不是新的接口规范,它们只是对EIDE接口的增强。传统的IDE数据传输仅仅利用了单边带的数据脉冲。DMA 100/133则在数据传输时使用了双边带的数据脉冲。因此,使用该技术的硬盘并配合相应的芯片组,最大传输速度可以提高到133MS/s,向下兼容采用 80芯的线40针的接口,支持 CRC 错误检测修正技术。它们最大的优点在于把CPU从大量的数据传输中解放出来了,可以把数据从HDD直接传输到主存而不占用更多的CPU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性能。DMA 100/133已成为目前E-IDE硬盘接口事实上的标准。 <br>
当然ATA 100/133的数据传输率只是一个理论值,实际使用中是无法达到最大值的,而现在硬盘的最大内部传输率也就在50M/s左右,无法充分发挥ATA 100/133接口的能力。 <br>
5、SATA接口 <br>
目前大
re:呵呵
呵呵re:这里哪个是广告?
这里哪个是广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