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能能源:充电桩为什么会野蛮生长?
广东中能能源:充电桩为什么会野蛮生长?相信不少人是有疑问的,今天广东中能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就跟大家解答一下!2006年,《深圳商报》在角落里刊发了一条不到350字的短消息:比亚迪试点电动车充电站。
这座充电站位于深圳龙岗葵涌的比亚迪总部外,这也是全国首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在这座外形酷似加油站的建筑里,设有4台充电柜,充电柜采用数字显示和触摸屏智能控制充电,同时拥有充电刷卡、收费打印等功能。
就在这座充电站建立前不久,比亚迪刚刚生产出了第一款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F3e电动车,这座充电站顺理成章地承担起了为F3e提供“粮草”的任务。
彼时在燃油车如日中天的中国汽车市场,这条新闻并没有激起多少水花,当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车型依次是捷达、凯越、伊兰特、桑塔纳、夏利、QQ、雅阁、领驭、旗云和花冠,特斯拉首款量产产品Tesla Roadster的推出,还是2年后的事。
因此当王传福在2007年抛出“2020年将是电动车的天下”这一豪言时,不少人嗤之以鼻,投出了不信任票。
尽管起初并不被人看好,但在王传福近乎偏执的坚持下,充电桩还是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一道,在跌跌撞撞中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故事。
广东中能能源:充电桩为什么会野蛮生长如下:
2006~2014年间,新能源汽车处于普及阶段,充电站建设工作主要由国家电网承担,尚未向社会资本敞开大门。
2014年,国家电网一改此前以换电为主导的策略,提出充换电服务网络规划应按照“主导快充、兼顾慢充、引导换电、经济实用”的原则。
这也意味着,经历了与换电模式的路线之争,充电桩凭借“投资少,建设快,标准易统一”等优势,最终与新能源汽车牢牢“锁死CP”。
一年后,广为人知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发布,“车桩比要达到接近1:1”的目标也被不少人认为是充电桩市场爆发的“奇点时刻”。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加持下,充电桩行业迎来多方入局者,充电桩的保有量也随之一路暴涨。
《指南》提出的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58.32万辆,充电基础累计数量约为5.78万台,车桩比约为10:1。而到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84万辆,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61.7万台,车桩比提升至3:1。
尽管与车桩比1:1的目标仍相去甚远,但横向来看,这一数据已经冠绝全球,远超美国的16:1、欧洲的13:1。
但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新能源车主对于充电网络建设的满意度并未与车桩比的提升成正比。
根据充电联盟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有45.4%的用户对当前充电网络建设的完善性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于快慢充电桩的比例、充电站周边的环境以及配套设施,紧接着才是充电桩数量不足的痛点。
而在充电桩的另一端,很多充电桩运营商则面临盈利困难,陷入规模越大亏损越大的怪圈。
“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网络,但总体上看相比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规模,充电设施建设上仍然还有很多痛点、堵点,发展仍然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在2020年年末举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说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曾这样说。
不可否认的是,解决新能源汽车的“补能焦虑”,其进程与成效远比想象中艰难地多。
以上就是广东中能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小编给你们介绍的广东中能能源:充电桩为什么会野蛮生长,希望大家看后有所帮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