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20 13: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奥巴马演讲受袭:裸奔扔书的另类广告
. J: p; l) P- v% ^! e$ o' c 西方的政治已经明显开始娱乐化,从克林顿到小布什,再到如今的奥巴马,他们无不将自己的身影置入到当今最为惹人的媒体前台、娱乐前沿。也正是由此,才被无数的商人所盯上,不惜冒险突破FBI特工的重围让自己的产品沾染上总统的气息。2010年10月10日,奥巴马和副总统约瑟夫•拜登在费城的一场中期选举集会上发表演说,一本书突然飞向正在演讲的奥巴马,所幸并未击中他的身体。事后才知道该事件是一个富翁所发起的,英国亿万富翁阿尔基•戴维前段时间在自己运营的网站上宣布,他将向首个在奥巴马面前裸奔的人提供100万美元奖赏。戴维自称是奥巴马粉丝,认为裸奔是一种有效的吸引注意力方式。1 O* [, F6 Q7 `
他说,获奖者必须****、喊他运营网站的名字6次,赢得总统瞩目。纽约市男子罗德里格斯在重金下成为“勇夫”。 6 `8 D, W7 M2 C
道格拉斯•凯尔纳说,“媒体奇观是名人文化,它为受众提供了时尚、外形和人格的角色模型。”[3]也正是媒体有意无意的塑造,为大众塑造了具有理想化的名人形象,他们骄人的气度和完美的形象成为受众所极力关注和仿效的对象。但凡有人给予关注的事物或人物都会成为商人作为广告的载体,因为只有广告才能助长这种名人的生涯。注意力经济由此连绵不断,广告通过媒体为人们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观,一个又一个梦想,为了这个奇观和梦想,消费的欲望就被助长了,也被完全正面化了。广告是创造消费的工具,以为有消费所带来的金钱支撑,所以广告手段总能在挣脱束缚的那一瞬间爆发奇观。& n9 X' _# }8 B) F" O7 F- H: Z+ _
六、浙江首份3D报纸现身杭州——纸媒信息传播方式的新探索: C7 o1 ]& s9 ~, r9 D5 C; {" B
当《牛津英语大辞典》在126年后宣布不再出版纸质版本,当《纽约时报》今年宣布将停止印刷报纸并改出网络版后,当150岁的《洛基山新闻》“寿终正寝”后……大洋彼岸频频传出来的“新闻”时刻警醒着我们的传统媒体——报纸。随着网络、手机新媒体对市场的挤占和瓜分,使得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增长变得不再那么轻松,如何创新广告经营形式成为纸媒在不断挖掘的道路。2010年6月3日,浙江省《每日商报》首发了国内第一份3D报纸,读者带上随报赠送的眼睛阅读报纸时,所看到的图片变成立体的效果。如果是有心的人,一定记得周星驰的《国产凌凌漆》中,主人公(周星驰饰演)来到“丽晶大宾馆”,老板娘在主人公打开一个裸着上体的女性的杂志夹页时,递给周星驰的也是一个“立体眼镜”,酷似今天浙江3D报纸提供的眼镜。如果说不是一种借鉴的话,那应该算是与1994年出品的这部电影的巧合了。 , O7 ~8 S7 N& M# Y2 x' f' F
纸媒的这种探索凸显了纸媒在新媒体挤兑下的积极主动性,也反映了报纸在面对媒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下的忧虑,毕竟3D的高成本难以让人在目前的情况下接受。在网络媒体出现之前,报纸可以作为信息的提供者,而在之后,报纸理应逐渐淡化自己的这种角色,“厚报”不是报纸未来发展的方向,因为你再厚也“厚”不过网络,报纸应该转换自己的价值角色,将“信息提供者”的角色让给网络,立足自身提高深度报道的力量,扮演“信息咨询者”的角色。报纸未来的发展,不单单是要大众化,同时还要回到从前,变身精英化,为社会的精英量身打造适合这部分人群的纸媒。虽然国际上纸媒的噩耗不断,但在中国报纸的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可观。
( c& S3 n5 ?, a5 x
. H- d* Q8 e: y+ \/ A0 Q. k, h 七、360与腾讯之争:免费文化的背后伎俩 f5 U/ ?' H9 |
互联网构建了我们新的社会形态,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和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网络媒体从根本上消解了传统媒体几百年来形成和维护的运作方式,大量丰富便捷的“免费”服务宠惯了受众对新闻和信息的接收意识,精英式的文化传播转瞬就进入了普通大众的生活中,文化的阶层鸿沟被网络媒体填平了些许。人们似乎还沉浸在这美妙的时候,一场由360与腾讯公司做主演的网络纷争爆发了,不知道是一场有预谋的网络营销事件,还是一场真刀真枪的网络战争,但最终无辜的用户被拿出来“垫背”却让数以亿计的网民不得不反思起来。究竟在“免费”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 `/ |5 }, ]" `( r& h
对于“免费”来说,实在具有太大的诱惑,以至于受众能为“蝇头小利”而蜂拥而至。/ o& H6 J& u+ \$ c6 ?
数字销售近乎为零的‘边际成本’使得我们无需严格区分使用这种销售手段的目的。网络一切免费的特点也成就了它今日的奇迹,使得它成为有史以来人类知识、经验和表达方式的集大成者。天下从来都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样适用于今天的网络时代。中国软件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惯用的“免费”模式,其实更加强化了网络企业的隐蔽伎俩——通过各种非正常的手段对用户的信息进行扫描和收集,用户在“免费”使用的同时将自己也暴露给了它们,并成为它们进行交易、盈利的工具和手段。用户总在感叹腾讯公司功能的强大,而且为这样一种免费的软件感激涕零,同样在360杀毒软件免费提供时,用户产生的不但是一种欣喜若狂,更有一种对于付费杀毒软件的报复的心理,但我们一定要明白,腾讯公司和360在靠什么盈利啊?很多用户也在困惑其中的奥秘。腾讯公司、360拿什么来开发这些高端的软件?运营一个庞大的企业? 1 y$ T6 v+ D3 i7 x; s5 w- b
|
|